政绩是领导干部从政、干事、作为,进而取得实实在在业绩的直接体现。政绩观是关于政绩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,直接反映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,是干部履职尽责、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。 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,对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至关重要。对党员干部来说,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,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、干出政绩,这是应有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。那么,党员干部应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?怎样坚持正确政绩观呢?
树立正确政绩观,首先要回答“为谁创造政绩”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决定了共产党员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。树立正确政绩观,还必须明确“政绩由谁评判”。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,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,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。 政绩观正确与否,要看是否体现了全面发展。看政绩,既要看经济指标,也要看民生指标、生态指标;既要看当前发展状况,也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。如果只盯着单一指标,忽视其他工作,忽视发展的整体性、系统性、协同性,政绩观就会出现偏差。 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,在干事初衷上,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,避免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。在实际操作中,要深入扎实同群众打交道,而不能一味地大干快上、追求进度。在目标效果上,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好地惠及群众,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 形式主义不仅不解决实际问题,还让工作优势难以发挥,造成资源浪费,与党的思想路线、根本宗旨背道而驰。以形式主义堆砌的“政绩”,经不起实践检验和群众评判,终将化为泡影;而干部思想受侵蚀,一旦养成投机恶习和浮夸作风,对个人发展也有百害而无一利。 乱作为的根子,在于错误的政绩观。杜绝乱作为,要靠广大党员、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同时也要强化法治思维,坚持依法用权,真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、法无授权不可为。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得实惠的实事,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、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好事;既要做显功,也要做潜功,不计较个人功名,努力对历史负责、对人民负责。 现在,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,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异常复杂严峻,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努力把为民造福的政绩观贯穿在干事创业里,不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,才能不负韶华、不负时代。
●加强学习,开拓眼界,增长本领,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。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善于把握规律,因时因地制宜,坚持守正创新,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慎重决策用权。 ●坚持系统思维,正确处理“大我”和“小我”的关系,正确处理长远利益、整体利益和短期利益、局部利益的关系。发扬钉钉子精神,稳扎稳打向前走,过了一山再登一峰,跨过一沟再越一壑,积跬步以至千里,多做打基础、利长远的事。 ●提高依法决策能力,落实依法决策机制,在重大决策中,保证公众参与、专家论证、风险评估、合法性审查、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,找准和回应群众关切,确保决策务实管用、切实可行。 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合理规划、有序推进办事项目。在办事过程中,要求真务实、苦干实干,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不搞劳民伤财的“形象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,坚决纠正重“痕”不重“绩”、留“迹”不留“心”等错误做法。 ●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,弄清新发展理念所要求的政绩是什么样的,进而强化使命担当,找准发展路径。 ●提升“十个指头弹钢琴”的视野和能力,在基层一线多经历“风吹浪打”,多捧“烫手山芋”,多当几回“热锅上的蚂蚁”,练胆魄、磨意志、长才干,不断提高想问题、作决策、办事情的能力。 ●把功夫下在日常,多到基层走走,对社情民意乃至当地的历史人文风俗做到心中有数;决策时不能闭门造车、拍脑袋,必须深入调查研究、组织科学论证,充分考虑社会承受度和影响;上马项目必须考虑实际需求、市场前景和资金能力,多听听干部群众意见。
▲向上滑动
微信公众号
洪山组织工作
长按右方二维码
关注我们 ►